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护理学教育正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型。为适应新时代护理人才培养需求,护理系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为试点,大胆探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理念、方法与实践的全面创新,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高效课堂。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式教学规范开展,课程组利用寒假组织教师多次进行集体备课,学习小组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等核心环节进行研讨,统一小组合作式教学的框架与流程。
新学期开课前,教师对授课班级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学生成绩、性格、学习态度、性别等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学习任务的细化分工,并将提前编写完成的导学资料通过学习通下发,让学生结合导学资料及教材进行自主预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教师先反馈导学资料的学习情况,并对小组和个人作出评价,随后进行了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汇报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全面细致的点评,并针对遗漏的知识点给予补充讲解。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一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实践,改变传统“课堂讲授”为“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协作、案例研讨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下一步,护理系将在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全面展开,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为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注入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