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文明城市创建

专家学者面对面:新时代志愿服务如何开展?

2020-12-105933

专家学者面对面:新时代志愿服务如何开展?

12月3日,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提升现代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能力”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研讨,现将研讨内容摘编如下。


 对 话 嘉 宾 

张 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

黄 勇 《中国青年报》党委委员、编委

师曾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良警宇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张晓红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 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张书琬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助理研究员


问:新时代开展志愿服务的意义是什么?

张翼:志愿精神的发扬光大是思想政治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师曾志:在今天,志愿服务之所以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因为志愿服务是一种情感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服务是人的一种延伸,是人的内心感知以及情感、观念的一种延伸。

问:专家们眼中志愿服务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张书琬: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职责使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生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广泛弘扬主流价值、主流文化;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张强:第一,志愿服务要真正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服务效能是首位。第二,志愿服务要为基层服务,如果我们的志愿者能够走进全国65万个社区,走到每一位普通老百姓身边,才能激活被服务者向服务者转化。

黄勇:志愿服务的发展目标有三个维度。首先在模式方向上,应以公益创业为主,坚持公益性是灵魂,努力冲破长期以来只有公益没有创业元素的瓶颈,从根本上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其次,面向基层,走进社区。最后,志愿服务要朝着专业化方向迈进。

问:新时代志愿服务有什么特点?

张晓红:志愿服务包含“五性”: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服务性、组织性。自愿性,自愿就是自己愿意、自己想去;无偿性,“志愿者无报酬,志愿服务有成本”,这与所谓志愿者的补贴和报酬是有区别的,给志愿者工资的做法违背了志愿服务的无偿性;公益性,中国志愿服务大辞典中给志愿服务下定义叫“服务于非近亲属”,最核心的就是拒绝私益;服务性,志愿服务强调非物质化的援助;组织性,志愿服务与志愿行为有区别,雷锋做好人好事是志愿行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就是有组织的志愿服务。

良警宇: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思想。它动员各个领域的社会力量,服务群众所需,在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中发挥党和政府的凝聚力量,促进市场要素有效整合,从而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问:当前志愿服务在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张翼:虽然志愿服务在基层的实践和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激活现有注册志愿者;二是如何将节日化、活动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变为常态化、治理化的长期工作;三是如何把志愿服务的领导体系细化到社区,形成日常工作体系。

问:对志愿服务创新发展有何建议?

张强:我们不仅要在志愿服务的部门化、运动化、活动化上创新,还要在社会多元化服务中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在社区层面融合了社区党员干部和外部志愿者、临时志愿者,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这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同时,在技术层面也要有创新,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良警宇:志愿服务应当解决好社会面临的城乡区域群体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央视频号·文化志愿者专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文旅志愿服务案例,它打破了以往文艺表演的固有模式,通过电商联动来打造专属的扶贫IP,把脱贫攻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结合在一起。

师曾志:其实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具有挑战的一项事物,尤其在今天,我们要更多地学会作为介入式的倾听者、观察者,召唤我们的原初天性、真挚情感,这样才能作为真正的志愿服务参与者。

来源:根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发言材料综编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科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