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了襄阳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这种新型心脏支架的运用,标志着患者再也不用终身带着支架了。
56岁的张先生,7月1日其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张先生回旋支重度狭窄伴血栓,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药物洗脱支架的主要材质是不锈钢、钴铬合金、铂铬合金等金属材料,通过涂层药物的缓慢释放以减少血管再狭窄,然而植入后金属材料会永久留存。张先生和家属对金属支架有很多的恐惧和担忧:植入金属支架会不会对生活有影响?异物在体内会不会有反应?反复考虑后,张先生拒绝了手术,医护团队只能予以规范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抗心脏重构等药物治疗。
住院期间,心血管内科主任吴校林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选择为患者置入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该支架由完全可降解的材料-左旋聚乳酸制成,无毒性、无刺激性,已被批准为可降解医用材料,并在临床上得到安全应用。
吴校林介绍,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植入方法和流程与传统支架不同,需要医生具备更准确的病变判断和更娴熟的操作技术。经过严密的术前评估和详细准备,7月8日,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为张先生进行手术,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事实上,生物可吸收支架不单单只是支架,该支架具有双重作用,其一是支撑,其二是携带抗血管狭窄的药物,避免血管再变窄。相较于传统的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避免了金属异物在冠状动脉内长期存留,支架完全降解后可恢复血管正常舒缩性,消除过多支架植入导致的冠状动脉“金属化”。
在支架植入早期,支架是对血管狭窄部位有支撑作用的,在2-3年的时间中,支架逐渐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血管的生理性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体内无异物存留,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使患者得到更大的全生命周期获益。
目前,生物可吸收支架主要适用于相对简单的病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判断,真正实现“有介入无植入”,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空间。(心血管内科 周青)